全国服务热线 19103719956
新闻动态 News Center
全国服务热线 19103719956
返回详情页面

让有“技”青年一展所长——我国积极构建中国特色职业技能竞赛体系

发布时间:2024-05-21

  时代呼唤人才,人才造就伟业。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产业升级、经济结构调整日益加快,迫切需要源源不断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供给。我国拥有数量非常可观的劳动力,但长期以来,作为“需求大户”的各类企业却常常“抱着水缸喊渴”,技能人才短缺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短缺问题亟待破解。具体问题主要体现在:一是总量不足。技术工人普遍短缺,一些岗位高技能人才的求人倍率甚至达到2.5以上。二是结构不优。初级工多、高级工少,传统型技工多、现代型技工少,单一型技工多、复合型技工少。三是机制不活。待遇不高,获得感不强,劳动者从事技能工作积极性不高。四是氛围不浓。尊重劳动、崇尚技能的社会氛围还不浓厚,“重学历、轻技能”的传统观念还没有从根本上扭转。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做好技能人才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要求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为做好新时代技能人才工作指明了方向。2022年4月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规定:“国家通过组织开展职业技能竞赛等活动,为技术技能人才提供展示技能、切磋技艺的平台,持续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和大国工匠”,为开展职业技能竞赛工作提供了法律保障。

  职业技能竞赛是广大技术工人展示精湛技艺的“大舞台”、相互切磋技艺的“大擂台”、技能水平提升的“快车道”,是培养选拔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我国开展职业技能竞赛始于20世纪50年代的工人技术比赛、技能比武等活动,具有浓厚的历史传统和广泛的群众基础。适应新时代新任务新要求,立足人口规模巨大的基本国情和服务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以职业技能竞赛为重要抓手,建体系、抓规范、促转化、重带动,着力引导和推动更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一代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实现“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跃升。经过不懈努力,一个以世界技能大赛为引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技能大赛(以下简称“全国技能大赛”)为龙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和地方各级职业技能竞赛以及专项赛为主体、企业和院校职业技能比赛为基础,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技能竞赛体系已初步形成。全国每年有上千万企业职工和院校师生参加各级各类职业技能竞赛,通过以赛促学、以赛促训、以赛促评、以赛促奖,推动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取得积极成效。截至2022年年底,全国技能劳动者总量超过2亿人,占就业人员的26%,高技能人才超过6000万人,占技能劳动者的30%,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力技能人才支撑。

主要做法

  近年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将职业技能竞赛作为推动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抓手,突出问题导向,以职业技能竞赛为突破口,着力解决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的问题和短板;注重顶层设计,着力改变职业技能赛事层级不高、分散单一、影响力有限的状况,构建对标世赛、层次分明、上下衔接、内外贯通的职业技能竞赛体系;坚持国际视野,注重学习借鉴世界技能组织及其他国家和地区组织职业技能赛事的先进理念、成功做法,改进和提升我国职业技能赛事的组织管理水平;注重制度建设,完善职业技能竞赛管理制度规范,提升竞赛的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水平;注重以赛为媒,做好竞赛研究和成果转化,全面推广技能运动,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注入强劲动能。

发挥选拔激励作用,增强技能人才职业荣誉感

  完善赛事体系,搭建技能人才成长舞台。一是积极参加世界技能大赛。世界技能组织每两年举办一届世界技能大赛,这一赛事被誉为“世界技能奥林匹克”,是当今世界地位最高、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国际职业技能赛事,截至2022年已举办46届。我国2010年加入世界技能组织以来,共参加6届世界技能大赛,215名选手走上世界技能竞技舞台,累计取得57枚金牌、32枚银牌、24枚铜牌和63个优胜奖。2017年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和2019年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我国均位居金牌榜、奖牌榜和团体总分世界第一。在2022年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上,我国再次位居金牌榜和团体总分世界第一。经过十余年的实践探索,我国建立了包括招生、培养、选拔、训练、备赛、参赛、奖励、使用、升学等在内的相对完善的世界技能大赛备赛参赛工作体系,建立了研究、研修、集训等专业机构和专家、教练、翻译等专业队伍,为科学备赛参赛提供支持,也为各地各行业开展职业技能竞赛工作提供了参考。二是创新举办全国技能大赛。经国务院批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创新举办全国技能大赛,目前已成功举办两届。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赛事规格最高、竞赛项目最多、参赛规模最大、技能水平最高、影响范围最广的综合性国家职业技能赛事,堪称“技能全运会”。观摩第二届全国技能大赛后,世界技能组织相关负责人表示:“大赛选手多、项目多,规模远超欧洲技能大赛及很多发达国家的技能竞赛活动,大赛组织有序,保障有力,非常成功。”三是统筹举办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每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会同有关部委、行业组织、大型央企组织一类职业技能大赛近10项,二类职业技能竞赛60至80余项,推动各行各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四是积极指导支持各地开展职业技能竞赛。全面推动省、市、县三级综合性职业技能竞赛活动普遍开展,截至2023年年底,全国2/3以上的省份举办了省级综合性职业技能竞赛。一个覆盖各类职业群体、涵盖各个职业领域的技能竞赛体系,助推大批劳动者撬动命运的齿轮,成为耀眼的“技能尖兵”“技能明星”。来自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何元乡大寨门村的蒋应成,从小遭遇家庭变故,生活坎坷。进入杭州技师学院后,他凭借刻苦学习,掌握了高超技能本领,获得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汽车喷漆项目金牌,毕业后留校任教。走出大山的他感慨地说:“技能可以成就梦想,技能可以改变命运。”蓬勃开展的各级各类职业技能竞赛,向社会生动传递了只要刻苦努力、奋斗拼搏,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机会的理念。

 

让有“技”青年一展所长——我国积极构建中国特色职业技能竞赛体系

2019年8月,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在俄罗斯喀山开幕,中国派出63名选手参加全部56个项目的比赛

 

  坚持科学规范,让技能人才公平竞技。职业技能竞赛的公平性是大赛成功与否的关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不断健全竞赛管理制度,确保职业技能竞赛成为真正公平竞技的舞台。赛前,大赛组委会印发通知,明确竞赛赛项、技术规则等,竞赛试题紧扣我国企业生产实际,突出岗位技能需求,各比赛项目的命题及评判标准都源于企业真实工作任务和工作要求,比拼的就是选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技术文件在比赛前统一公布,比赛规则对所有参赛者一视同仁。推荐具有丰富经验和专业知识的裁判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裁判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建立完善的申诉仲裁机制,为参赛者提供维权渠道,确保比赛结果的公正性。参加职业技能竞赛的选手不受资历、身份、学历等限制,只要拥有一技之长,都能在公平公正公开的平台上一展技艺,形成有利于技能人才成长的制度环境,促进更多优秀技能人才脱颖而出。科学规范的竞赛,也滋养了广大劳动者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工匠精神。一个动作重复成千上万遍,能将单次滴入溶液的量精确到0.01毫升,“00后”女孩姜雨荷实现了中国代表团在世界技能大赛化学实验室技术项目上金牌“零”的突破。徐澳门悟通了“在一米宽度上挖掘一千米深度”的道理,以惊人毅力完成日复一日的训练,凭借高超技能获得世界技能大赛车身修理项目金牌。很多参赛选手表示,大赛使他们看到了行业最高技艺水平,找差距补短板,通过备赛参赛,技能水平获得很大提升。

 

让有“技”青年一展所长——我国积极构建中国特色职业技能竞赛体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于2023年9月在天津举办

 

  加大荣誉激励,让技能人才“名利双收”。职业荣誉感强、获得感强,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成为大国工匠。职业技能竞赛不仅仅满足于把“谁是技能冠军”选拔出来,还注重加大对获奖选手的物质奖励和精神激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完善职业技能竞赛获奖选手一次性物质奖励机制,国家层面对在世界技能大赛获得金、银、铜牌和优胜奖的选手及其教练团队,分别给予30万元、18万元、12万元和5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对竞赛优秀获奖选手授予“技术能手”“五一劳动奖章”“青年岗位能手”“三八红旗手”等荣誉,推动技术工人政治、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不断提高,增强了技能人才的职业荣誉感。许多竞赛获奖选手技能成才的典型事迹被中央电视台等各类媒体广泛宣传报道,成为青年学习的楷模。来自江苏省常州技师学院的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工业机械装调项目冠军宋彪,以当届世界技能大赛全部参赛选手最高分荣获了“阿尔伯特·维达”大奖,江苏省奖励80万元、记个人一等功。如今已走上教师岗位的宋彪说:“一路走来,我深切体会到党和国家对技能人才的重视。我将做好技能传授工作,带领更多年轻人走好技能成才这条路。”技能之路有了鲜花、掌声、荣誉,劳动者的获得感越来越强,技能传承的热情、履职尽责使命感也空前高涨。

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营造技能型社会浓厚氛围

  坚持集中开放办赛,引领青年一代投身技能。竞赛是群英会,也是宣传会。组织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活动,其目的不仅仅是进行比赛,更重要的是扩大职业技能的社会影响,让社会公众通过观摩竞赛更好地了解各个职业领域的工作内容,从而摒弃人们对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的偏见,吸引更多青年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选择感兴趣的专业,进而选择从事相关的职业。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坚持“集中办赛”理念,倡导在会展中心等大型开放场馆举办职业技能竞赛,提升赛事的规模效应;坚持“开放办赛”理念,打破传统封闭式的比赛场馆设置,搭建开放式比赛场地,创新将直播引入职业技能竞赛,提高竞赛的关注度和参与度。2020年12月,第一届全国技能大赛期间,尽管受到疫情影响,仍有6万多人次现场观摩、近1.7亿人次云端观赛,群众纷纷留言:“行行出状元,当技术工人也能出彩!”“工匠精神,铸造未来!”“这才是时下年轻人应该追捧和热爱的!”

  紧贴发展需求办赛,引导行业企业重视技能。近年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围绕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展康养产业等国家重大战略部署,积极发挥职业技能竞赛对相关领域技能人才培养的引领带动作用,组织开展“一带一路”国际技能大赛、“三区三州”职业技能大赛、全国扶贫职业技能大赛、全国养老护理职业技能大赛、全国乡村振兴职业技能大赛,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职业技能竞赛在项目设置上注重契合产业发展需求,不断优化调整,适时增加新技术领域的赛项,合并技术趋同的赛项,淘汰落后技术的赛项,引领产业的“新风口”。创新引入社会赞助参与职业技能竞赛,加大职业技能竞赛市场开发,推动建立“政府+企业”合作办赛的新模式,发挥企业技能人才培养使用主阵地作用,发挥企业在技术标准、设备设施、服务保障等方面的优势,吸引社会资金、资源投入,实现企业品牌和竞赛品牌的叠加效应。第一届全国技能大赛社会赞助资金接近总投入的1/3,第二届全国技能大赛社会赞助资金进一步提高,有效减轻了财政负担。2020年,第一届全国技能大赛结束后,17家企业与29名获奖选手火速签订就业意向协议,有的企业甚至开出百万元年薪。企业从技能竞赛中招揽优秀技能人才,同时选派优秀员工参加技能竞赛,形成了技能竞赛服务企业发展的良性循环。“有技能、好就业,长技能、就好业,高技能、就业好”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成为社会共识。

  采取“赛展演会”办赛,推动社会更加关注技能。技能竞赛场既是各路技能选手一决高下的竞技场,更是各行各业职业技能成果的展示场,让不同的群体能从不同的角度领略技能的风采和魅力,越来越多的人通过参加和观摩职业技能竞赛,对技能有了新的认识,建设技能型社会、实施技能中国行动越来越成为社会共识。竞赛同期举办技能人才政策宣讲、“技能中国行”等技能成果展示、先进事迹报告会、“绝技展演”、“技能强国”论坛等活动,不断提高职业技能竞赛吸引力和关注度,构建以技能竞赛为核心内容的“赛展演会”一体化技能盛会,让每次大赛都成为一次技能嘉年华、一次技能大派对。2023年,上海市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创新设立了技能体验项目,一些中小学生体验汽车修理项目,将一辆车进行拆卸,以此来了解汽车的修理过程,让孩子们实实在在感受到技能的魅力,播撒了技能种子。

发挥赋能转化作用,推动技能工作改革创新

  促进各地技能人才工作均衡发展。各地、各行业、各企业院校积极对接大赛先进的技术标准,以大赛为“风向标”,学习借鉴先进地区技能人才培养的经验做法,不断改革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和培训方式,提升技能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推动技能人才工作均衡发展。从2023年的第二届全国技能大赛参赛和获奖情况数据来看,地区差距正在逐渐缩小:报名参加全部赛项的代表团有12个,其中6个是中西部省份;安徽、湖北等中部省份成绩明显提升,贵州、青海、新疆等西部省份实现奖牌零的突破,西藏参赛项目扩大近1倍,以竞赛推动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成果在大赛中得到检验。

  促进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竞赛对接产业前沿,树立现代产业人才培养“风向标”。职业技能竞赛选拔出来的技能人才技术精湛、符合一线要求,卓有成效的训练方法、优中选优的模式,值得推广放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设立4个世界技能大赛中国研究(研修)中心,加强赛事标准研究,推动竞赛成果转化。借鉴职业技能大赛先进的技能理念、技能标准、评价体系,加大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改进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将竞赛标准向教学标准转化,将竞赛试题向实训课题转化,将竞赛训练方式向教学实训方式转化,将竞赛场地向实训场地转化,将竞赛成果向教科研成果转化,大力培育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高技能人才队伍。以技工大省广东为例,截至2023年6月,该省技工人才总量达到1934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657万人,全省技工院校已经实现连续8年的招生增长,毕业生就业率达到了98%以上,实现了招生、就业两头旺。

  促进破解技能人才工作“痛点”。在“大赛效应”“明星效应”下,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用人主体等更加关注和重视技能人才工作,为破解制约技能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创造了良好条件。2015年,杭州技师学院的杨金龙获得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汽车喷漆项目金牌,被浙江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授予“特级技师”荣誉。如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健全完善新时代技能人才职业技能等级制度,拓展形成由学徒工、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特级技师、首席技师构成的“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序列,进一步畅通了技能人才成长通道。2021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印发《技能人才薪酬分配指引》,引导企业等用人单位建立以技能价值为导向的技能人才薪酬分配制度。其中,鼓励企业将职工参加职业技能竞赛的获奖情况作为晋档、跨档、奖励的条件。同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印发《关于职业院校毕业生参加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有关问题的通知》,明确职业院校毕业生为世界技能大赛国家集训选手等情况的,可采取直接考察的方式公开招聘到与所获技能奖项相关的岗位工作,进一步拓宽了职业院校毕业生的就业渠道。除此以外,一些地方和单位对职业技能竞赛中涌现出来的优秀获奖选手给予重奖,并在落户、住房补贴、岗位津贴、授予荣誉等方面出台一系列政策,进一步激发技能人才的创新创业动力。越来越多的技术工人切身感到,“技能人才的春天来了”。

经验启示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立足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既遵循人才成长的普遍规律,又把握技能人才成长的特殊规律,广泛开展职业技能竞赛,助力技能人才成长成才、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技能竞赛体系,推动技能人才和各地各部门在开放中互鉴,在竞争中强大,走出一条生命力旺盛的技能人才发展实践之路,工作思路和方法措施可供借鉴。

  始终坚持系统观念。技能竞赛是为发现最优秀的选手、最先进的操作方法,更是为引领带动相关专业的职业技能教育与培训。这个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系统观念。一方面,要形成我国职业技能竞赛体系的良性内循环。通过积极参与世界技能大赛,创新举办全国技能大赛,推动各行各业各地广泛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构建从最高水平的世界技能大赛到具有最广泛群众基础的企业院校技能比赛,与体育竞赛体系类似的完整赛事体系,实现了各层级、各类型比赛相互联系,选手选拔晋级机制畅通有序的有机循环。另一方面,要构建从技能竞赛体系到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技能就业体系的良性外循环。职业技能竞赛的蓬勃发展,离不开行业产业发展和技能人才培养体系的支撑;同时,职业技能竞赛的发展更好地服务于行业产业的发展,服务于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建设。通过积极鼓励和吸引企业、民间团体等各种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实现竞赛始终与行业企业的用人需求保持同频共振,引领技能人才的培养,从而达到以技能竞赛推动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目的。

  始终坚持开放原则。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同各国在技能领域的交流互鉴。技能交流无国界,技能发展无止境,要始终秉承开放的原则,总结和利用国内和国际先进做法,吸纳全社会的力量和智慧,不断提升技能竞赛的赛事组织水平。我国加入世界技能组织,积极参加世界技能大赛并将于2026年在上海举办第48届世界技能大赛,这为我国进一步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加强与世界各国在技能领域的交流提供了难得机会。我国借鉴世界技能大赛集中开放办赛模式,创新举办全国技能大赛,百余个不同领域的竞赛项目同场竞技,上万名观众现场观摩并参与技能体验,让广大技能人才工作者交流互鉴、比学赶超,推动各地、各行业技能人才能力素质均衡提升。

  始终坚持改革创新。职业技能竞赛始终坚持在深化改革创新中激发活力,实现了在短短12年的时间内连续三届位居世界技能大赛金牌榜和团体总分世界第一。坚持赛事改革,成功举办两届全国技能大赛,办赛规模越来越大,在全国范围内大力开展各层次、各类型技能竞赛,推动技能竞赛与技能人才培养、与行业企业发展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尤为重要的是,近年来在技能竞赛体系构建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批指导竞赛赛事组织、技能人才培养的规范制度,培养了一批赛事组织等方面的专业人才,总结了一批以竞赛带动技能人才培养的有效做法,提升职业技能竞赛规范化、制度化、专业化水平,更好地发挥职业技能竞赛在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的指挥棒作用,吸引和带动更多青年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

来源: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Copyright 2011-2022 郑州华悦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豫ICP备12003911号 豫公网安备 1101080203032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豫)字第15953号